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上周五晚,欧博abg“寻找2亿分之一—— 《东莞东》邀您见证城市成长40年”活动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举行,也标志着音乐剧《东莞东》2025年全国巡演正式开始。当天晚上,主办方还邀请了“2亿分之一”建设者代表和“素人写作者”代表一起观看音乐剧《东莞东》,共同回首在东莞的奋斗岁月,致敬伟大时代和伟大时代下的奋斗者。 2025年,“寻找2亿分之一”还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寻找2亿分之一”活动旨在传递友善城市温度,激励城市建设者与书写者,以音乐剧《东莞东》巡演为契机,重温一路走过的峥嵘岁月,感受时代的伟大和城市的温情,欧博官网继续在新时代画卷上奋斗和书写,与城市共同成长,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同时,把东莞的温暖和力量传递下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莞的发展链路从传统的“产—城—人”逐步过渡到“人—产—城—文”,愈发注重以文化和文明的演进,推动人、产业、城市之间的共生共荣与共情共进,实现了“以人为核,以产立轴,以城造梦”三位一体的新工业文明发展模式。 “东莞东”是很多人南下打拼的第一站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2亿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聚集东莞。“东莞东”火车站,欧博是他们当中多数人南下打拼的第一站。他们怀揣希望与梦想,在东莞收获事业、收获爱情、收获成长,同时也以建设者的身份,亲历并见证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 音乐剧《东莞东》便是一部讲述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书写下一代人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文艺精品。音乐剧《东莞东》讲述了青年女孩王雪英在20世纪90年代南下打工,进入东莞金虎手袋厂,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管理者,再到自主创业的故事。 据东莞提供的数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有2亿多人在东莞奋斗过、打拼过。此次结合音乐剧《东莞东》2025巡演,东莞将继续发起“寻找2亿分之一”活动,结合东莞撤县建市、虎门大桥建成通车、建设松山湖、产业转型升级、迈向“双万”城市等重要节点,欧博娱乐邀请曾经历见证这些历史时刻的“2亿分之一”代表参加活动,持续践行“友善东莞”的温情底色。 听“2亿分之一”讲他们的故事…… “《东莞东》让我想起了太平手袋厂创办的过程” “《东莞东》让我想起了太平手袋厂创办的过程,和音乐剧里呈现出来的场景很吻合。”虎门图书馆、太平手袋厂陈列馆馆长黄良仁于1990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东莞工作。说起刚到东莞的印象,他说:“当时东莞到处是稻田,各村的道路都是羊肠小道泥沙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莞已经成为‘双万城市’、国际制造名城,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 在东莞发展历程中,“太平手袋厂”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印记。黄良仁告诉记者,太平手袋厂是东莞引进的第一家对外加工企业。对于东莞后来的对外加工、改革开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工业的发展,东莞的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直至成为“世界工厂”。 在东莞生活了35年,黄良仁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东莞的城市精神和人文精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正因为拥有这种精神,东莞一直以来都在飞速发展。 “音乐剧《东莞东》激发了我的青春记忆” “音乐剧《东莞东》激发了我的青春记忆,让我非常怀念共同建设虎门大桥、建设这座城市的许多前辈,还有和他们探索、开拓中国桥梁事业、奋斗进取的过程。”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钱亮,于1992—1997年期间担任虎门大桥施工负责人。他回忆说,虎门大桥是集全国力量建设而成,当年集结了全国的专家,攻克了许许多多的技术难题,为后来的中国桥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某种程度上说,虎门大桥建设是中国桥梁事业的奠基石,东莞是中国桥梁建设的先行者,通过今昔桥梁发展对比,可以见证东莞城市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钱亮说,来莞几十年,越发爱上这座城市。目前,他正在积极指导推进狮子洋通道、常虎高速改扩建、广深穗莞段改扩建等重点交通基建工程建设,期待能为东莞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内外交通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互联互通。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东莞的辉煌是怎么来的!” “我要把收藏的东莞老照片梳理出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今天东莞的辉煌是怎么来的!”74岁的本地人陈锦波(波叔),退休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部主任、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1985年,东莞撤县建市,作为庆祝大会摄影团队的一员,波叔见证了当日莞城人民公园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一派喜庆的盛况,并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多年来,波叔将镜头对准城市变迁,记录了东莞的发展变化。退休后,波叔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收集的历史老照片一起,装订成册,编撰了近10本《东莞·百年光影》手工书,近4000张照片,希望能将这些珍贵的记忆留给后人。波叔说:“东莞从农业县城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都市,不仅有本地人实干大干的一笔,更有来自五湖四海来莞建设者出大力流大汗的浓墨重笔,是大家同心同力奋斗建设的成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