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手机版(2024最新版APP下载)

新闻战线

时间:2024-09-28 17:35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0 次
日 报周 报杂 志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 论新时代党报记者的“底线意识” ● 吕良德 《 新闻战线 》() 摘要:每一位党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欧博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网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

论新时代党报记者的“底线意识”

● 吕良德 《 新闻战线 》()

摘要:每一位党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欧博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国家和民族“灵魂”的工程师。具体来说,党报及其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为党的事业鼓与呼,还应在弘扬、厚植、滋养新时代的文化上起到先锋作用。只有坚守这样的站位底线,才能做到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办出让党放心、让受众满意的报纸。

关键词:党报记者     底线意识     站位底线     法律底线     职业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关于底线思维的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新闻从业人员。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树立底线意识。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党报记者,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作为一名党报记者的思维和行为底线。

由职责使命所决定的“站位底线”

在当前激荡的融媒格局下,传统媒体受到强烈冲击,一些媒体甚至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以2018年为例,多家都市类、行业类纸媒休刊或者停刊。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存活、发展甚至重铸辉煌?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个别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过度强调市场,迎合市场需求,导致出现了一些媚俗作品,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那么,面对冲击,各级党报及其从业者当如何应对、求变呢?

笔者认为,在这种“雾霾”弥漫、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时候,更需要党报记者挺身而出,高举旗帜、明辨是非,以真实、权威、真诚且有感染力的作品发出声音,而不是迎合市场、放弃底线,跨入一种“非主流传播圈”。

这样的底线是由党报记者的职责、使命决定的,我们可称之为“站位底线”。党报,是各级党组织主办的报纸,通常被称为“党委机关报”。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必须明确自己的站位,即知道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为谁工作、为谁服务。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我是谁、为了谁”,才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欧博娱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形象,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新闻报道把个人的能力转化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动力,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为党和人民服务。

那么,当今时代的党报记者应该做些什么?结合几十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和近几年的“融媒体验”,笔者认为,每一位党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国家和民族“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说的一句话。他还强调,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党和国家向文艺界、社科界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对文化的高度重视,让笔者以及一些同样有着长时间新闻从业经历且处于转型迷雾中的人,为之振奋。当一个国家从“根系”上来全面布局其发展,就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文化就属于这样的一种根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样适用于党报,适用于党报新闻从业者。具体来说,党报及其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为党的事业鼓与呼,起到党的“喉舌”作用,还应在弘扬、厚植、滋养新时代的文化上起到先锋作用。

只有坚守这样的站位底线,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办出让党放心、让受众满意的报纸。而对于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有担当国家和民族“灵魂”工程师的信念,才能贡献出有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的作品。

由普法使命所决定的“法律底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媒体和媒体从业者首先是掌握着特殊语言的普法者,从而成为大众最容易接受、最认可的“普法使者”。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媒体和其从业者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的“法律底线”之一。

对于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要守住法律底线,做到依法传播。法是什么?在我国,法就是一道不能触犯、不可逾越的红线,否则就是犯法。在我国,虽然还没有独立的《新闻法》,欧博allbet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新闻记者没有法律限制。相反,党报记者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更要从法律角度出发,不触线、不逾矩。法律意识是新闻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作为以政治、法治、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为报道对象的党报记者,更应该认识到法律对新闻报道的约束规范作用,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和能力。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对党报记者的法律意识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当前做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具体的法律问题:

依法报道与传播。党报姓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与扩散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党报新闻工作者撰写、刊发新闻作品,首先要甄别其是否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不能为了走捷径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这将是越来越值得注意的问题。

尊重和保护人格权。特别体现在对隐私权的保护上,不能为了新闻而侵犯他人的人格和隐私权。

鉴于此,党报记者在强化新闻业务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了防止无意之中触犯、突破法律底线,新闻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要加强法律学习,争取当法律方面的专家。同时,新闻单位也要组织力量进行培训,并定期考核。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经典案例分析,强化记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党报记者对法律的认知力和对法治事件的判断力,有效地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肃性和社会影响力。

由岗位特性所决定的“职业底线”

职业底线,包括两个方面:道德使命和岗位要求。

在道德使命方面,一方面,记者要做社会道德底线的守望者,用报道促进社会道德底线的提升。记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履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责任筛选事实,客观、理性地报道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理性地评价、引导,构建社会道德,引领社会风尚向善向好;另一方面,记者自身应守好“新闻底线”。比如,一些记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牺牲新闻真实性进行虚假报道,以讹传讹,欧博百家乐搞“悬疑新闻”;一些记者为了获取利益,大搞有偿新闻、有偿删帖;一些记者为了迎合市场刻意炒作,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职业道德严重败坏,损害了媒体公信力。

在岗位特性方面,党报记者首先要有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勇气。记者肩负着真实描述事件、客观反映事实、快速传播信息的职责,须敢于探求真相,并为此付出努力,甚至做出牺牲。记者是当今世界“三大危险职业”之一,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现场采访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危险地带,人身安全时常受到威胁。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惧危险与挑战,才能客观、及时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不辱党报记者所肩负的使命。一名党报记者还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本职岗位上做“最好的我”。新时代下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党报记者不能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而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跟上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前进步伐,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的记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大吃小、以快吃慢、以强吃弱、以勤吃懒,构成了媒体竞争、人员竞争的“森林法则”。但是,一个在“森林法则”中有担当、有坚持、有底线的新闻工作者,才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所需要的。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如果有来世,还是做记者》一文中说:“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愿以这位新闻前辈的忠言与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共勉。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

责任编辑:武艳珍

返回目录       

上一篇

摘要:每一位党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国家和民族“灵魂”的工程师。具体来说,党报及其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为党的事业鼓与呼,还应在弘扬、厚植、滋养新时代的文化上起到先锋作用。只有坚守这样的站位底线,才能做到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办出让党放心、让受众满意的报纸。

关键词:党报记者     底线意识     站位底线     法律底线     职业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关于底线思维的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新闻从业人员。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树立底线意识。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党报记者,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作为一名党报记者的思维和行为底线。

由职责使命所决定的“站位底线”

在当前激荡的融媒格局下,传统媒体受到强烈冲击,一些媒体甚至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以2018年为例,多家都市类、行业类纸媒休刊或者停刊。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存活、发展甚至重铸辉煌?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个别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过度强调市场,迎合市场需求,导致出现了一些媚俗作品,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那么,面对冲击,各级党报及其从业者当如何应对、求变呢?

笔者认为,在这种“雾霾”弥漫、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时候,更需要党报记者挺身而出,高举旗帜、明辨是非,以真实、权威、真诚且有感染力的作品发出声音,而不是迎合市场、放弃底线,跨入一种“非主流传播圈”。

这样的底线是由党报记者的职责、使命决定的,我们可称之为“站位底线”。党报,是各级党组织主办的报纸,通常被称为“党委机关报”。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必须明确自己的站位,即知道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为谁工作、为谁服务。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我是谁、为了谁”,才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形象,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新闻报道把个人的能力转化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动力,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为党和人民服务。

那么,当今时代的党报记者应该做些什么?结合几十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和近几年的“融媒体验”,笔者认为,每一位党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国家和民族“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说的一句话。他还强调,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党和国家向文艺界、社科界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对文化的高度重视,让笔者以及一些同样有着长时间新闻从业经历且处于转型迷雾中的人,为之振奋。当一个国家从“根系”上来全面布局其发展,就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文化就属于这样的一种根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样适用于党报,适用于党报新闻从业者。具体来说,党报及其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为党的事业鼓与呼,起到党的“喉舌”作用,还应在弘扬、厚植、滋养新时代的文化上起到先锋作用。

只有坚守这样的站位底线,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办出让党放心、让受众满意的报纸。而对于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有担当国家和民族“灵魂”工程师的信念,才能贡献出有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的作品。

由普法使命所决定的“法律底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媒体和媒体从业者首先是掌握着特殊语言的普法者,从而成为大众最容易接受、最认可的“普法使者”。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媒体和其从业者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的“法律底线”之一。

对于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要守住法律底线,做到依法传播。法是什么?在我国,法就是一道不能触犯、不可逾越的红线,否则就是犯法。在我国,虽然还没有独立的《新闻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新闻记者没有法律限制。相反,党报记者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更要从法律角度出发,不触线、不逾矩。法律意识是新闻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作为以政治、法治、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为报道对象的党报记者,更应该认识到法律对新闻报道的约束规范作用,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和能力。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对党报记者的法律意识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当前做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具体的法律问题:

依法报道与传播。党报姓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与扩散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党报新闻工作者撰写、刊发新闻作品,首先要甄别其是否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不能为了走捷径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这将是越来越值得注意的问题。

尊重和保护人格权。特别体现在对隐私权的保护上,不能为了新闻而侵犯他人的人格和隐私权。

鉴于此,党报记者在强化新闻业务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了防止无意之中触犯、突破法律底线,新闻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要加强法律学习,争取当法律方面的专家。同时,新闻单位也要组织力量进行培训,并定期考核。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经典案例分析,强化记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党报记者对法律的认知力和对法治事件的判断力,有效地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肃性和社会影响力。

由岗位特性所决定的“职业底线”

职业底线,包括两个方面:道德使命和岗位要求。

在道德使命方面,一方面,记者要做社会道德底线的守望者,用报道促进社会道德底线的提升。记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履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责任筛选事实,客观、理性地报道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理性地评价、引导,构建社会道德,引领社会风尚向善向好;另一方面,记者自身应守好“新闻底线”。比如,一些记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牺牲新闻真实性进行虚假报道,以讹传讹,搞“悬疑新闻”;一些记者为了获取利益,大搞有偿新闻、有偿删帖;一些记者为了迎合市场刻意炒作,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职业道德严重败坏,损害了媒体公信力。

在岗位特性方面,党报记者首先要有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勇气。记者肩负着真实描述事件、客观反映事实、快速传播信息的职责,须敢于探求真相,并为此付出努力,甚至做出牺牲。记者是当今世界“三大危险职业”之一,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现场采访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危险地带,人身安全时常受到威胁。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惧危险与挑战,才能客观、及时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不辱党报记者所肩负的使命。一名党报记者还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本职岗位上做“最好的我”。新时代下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党报记者不能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而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跟上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前进步伐,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的记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大吃小、以快吃慢、以强吃弱、以勤吃懒,构成了媒体竞争、人员竞争的“森林法则”。但是,一个在“森林法则”中有担当、有坚持、有底线的新闻工作者,才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所需要的。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如果有来世,还是做记者》一文中说:“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愿以这位新闻前辈的忠言与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共勉。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13 05:10 最后登录:2024-10-13 05: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