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个排行榜上,欧博官网华南师大附中都是毫无争议的广东第一高中,这所学校,承载广东基础教育的太多荣光,以至于广东人简直不知该如何形容她和她培养出的学生才好,“华附的学生,那不能叫学霸,应该叫学神!” 自从2017年7月接任以来,70后校长姚训琪一直被整个广东教育界观察着。性格温和但谨言慎行是记者对他的印象,而深谈下去,会发现他对基础教育饱含深情,对华附,他说:“要守住教育初心,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 姚训琪谈课程设计 高考工厂的成绩我们从不羡慕 羊城晚报:华附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个性令人印象深刻,是制度管理比较宽松吗? 姚训琪: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华附开了110门校本课程,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爱好、发挥个性。对个性的包容不能只体现在制度的宽松,更重要的是课程的设计。 羊城晚报: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校本课程,不会干扰高考吗? 姚训琪:华附不是“高考工厂”,对于那些“高考工厂”取得的成绩,华附一点也不羡慕,以后能走多远,事实会说话。只会考试的人不是华附培养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再谈个性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必须放在前面。 除了校本选修课程,我们还开设了中国大学先修班,欧博开设了必修的选修课,包括微积分、学术英语、微观经济学、国学等。和国外的预科AP不同,我们的先修班主要想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学得更多,内容和高考其实没多大关系,因为高考都不考,但对进入大学后帮助很大。第一届先修班有个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了丘成桐科学奖(生物学)金奖,这个比赛的评委全部是世界顶尖科学家担任,而一个高中生就已经可以完成全英文学术论文并进行英文答辩。所以当这个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杜克大学,马上有4个实验室邀请他担任助教。经过我们的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明显高了一个层次。 谈育人秘笈 华附干了很多无关功利的事 羊城晚报:很多人想知道,华附的学生为什么可以活得好像高考不存在? 姚训琪:高考当然存在,华附的高三学生也停掉了校本选修课专心准备高考。他们看起来比别人学得轻松,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华附有一套“五连环学习法”:预习-上课-适度笔记-认真完成课内作业-适当归纳整理反思。听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实际上,除了特别聪明的,扎实的学生们都是按照这个基本套路学习。 羊城晚报:这确实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姚训琪:是的。我觉得华附真正特别之处在于干了很多无关功利的事。比如华附的传统项目学农,现在有多少学校从安全角度出发取消了各种校外活动,整整一个星期提心吊胆啊,而且又耽误上课时间,如果从功利角度可能早就取消了,但华附坚持做了28年。因为我们认为,这种经历和感受,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的挑战与勇气,对土地和农民的了解和感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辈子的人格收获,这就是现在所流行的“核心素养”。 羊城晚报:这些东西如何帮助华附学生变得更优秀? 姚训琪:做任何事,欧博娱乐要做到顶尖,无一不是源于内心的热爱。这是我们最想唤醒学生的。比如去年我们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林加教授来华附讲座,科学巨人来了讲什么?讲的不是前沿的知识,而是如何对待科学。听完讲座,高三奥班一位学生写了很长一篇感想,其中写道:“如果你只是想获得诺奖,那一辈子都得不到,因为科学是一种热爱,不是一种功利。回想竞赛的各种挫折失败,感到都是浮云。”我想,他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华附学生任秋宇(左)、何天成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记者汤铭明 摄 谈华附发展 时机成熟时愿扩大高中规模 羊城晚报:要真正推行素质教育也要抛弃功利思想。 姚训琪:没错,比如华附的美术选修课开足9个模块,全省中学都很少能够做到。前年,教育部对高中生的美术素养抽样调查显示,华附学生美术素养得分全国最高。美术这门功夫不显山不露水,很少能拿奖,也未必就要去当画家,但这种素养受益终身。又比如华附教陶艺郑老师是全国中学唯一一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我看到学生们往美术室跑时,脸上都带着非常开心的笑容,那是一种真正享受教育的感觉。 羊城晚报:很美好的景象,但又要功利地问,这么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姚训琪:知识是学不完的,学校更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教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尤其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常常反思高考状元为什么并不是个个都能做出和状元相匹配的成就?未来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我认为,欧博allbet关键在于独特的思考能力和出众的创新能力。比如同样考进华附,高中三年,会看到学生成绩的波动非常大,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适应性——知识面和视野不同的学生后劲也不同,有些学生中考表现很好,但“核心素养”做得不够,到了大学乃至步入社会以后会更明显。华附要做的,就是补足他们的底气,让他们后劲更足,走得更远。 羊城晚报:广东只有一所华附,有没有想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面? 姚训琪:华附已经举办了4所民办学校,他们都传承了本部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传统。华附本身面积小,扩大班额很困难,所以时机成熟时,华附愿意继续扩大高中规模。 十八岁成人礼宣誓 谈招考改革 综合评价的力度还可以更大 羊城晚报:这些年教育改革一直在推进,作为校长,还有哪些期待? 姚训琪: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源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是永恒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政策一直在调整,比如18年,本科录取批次合并,是在给中学松绑,鼓励中学去做真正的教育。我很赞同把综合评价纳入高中录取,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大,直接纳入高中招生分数体系才有力度。但也要考虑到现实公平性,比如农村学校因为资源的不足如果导致学生失分,就不够公平。之所以希望把综合评价的力度加大,是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政府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到高考和大学生就业,还要关注到对他们整个人生的长远的滋润。比如最近省教育厅颁布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现实情况,要求初中生一年至少读10本书,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现在孩子实际读书的量肯定比10本更少,这个标准应该更高。 羊城晚报:对于刚刚推出的新课标怎么看? 姚训琪:指向育人不是育分数,这是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原来的核心是课程,现在的核心是人,课程培养什么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羊城晚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华附会从自身出发进行哪些调整? 姚训琪:接下来,华附除了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特色化调整,还会将创新人才培养和美育相结合,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看到,所有的科学大家都对艺术很精通,说明了自然科学可以让他立足,而人文艺术可以让他走得更远。 羊城晚报:广东省正在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呼吁更多高中生选择学习理工科。你怎么看? 姚训琪:广东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实需要大量理工科人才,而学校考虑更多的是培养人,不能只看几年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美国国家教育研究院有一调查显示,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会影响一个人10年的发展,而人文艺术的素养决定了其毕业20年后的发展。学习理工科容易让人获得感强些,学习人文艺术会让人幸福感强些。所以,华附学生要文理兼修,要求所有的理科生必须选修人文艺术课程。 华附学生杜思颖夺得“2017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甲组跳远冠军谈家庭教育 收手机?华附对家长说NO! 羊城晚报:华附的家长最关注什么? 姚训琪:据我了解,家长的关注点主要包括三点,吃的健康、足够的睡眠、老师要管得严。比如手机,90%的家长都希望学校把手机收走,周一收走周五再发。但我们没听家长的,因为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不用特殊对待。但我们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理智地使用手机,教会他自己控制,而不是强令禁止,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羊城晚报:这种做法恐怕很多人不能接受。 姚训琪:是啊,有一次家长开放日上,就有两个家长就手机管理问题差不多吵起来。又比如周六的选修课,走读生也必须回来上,可能就挤占了一些学生课外补习的时间。有的家长也很紧张,不明白学校为什么不补课还净教些与高考无关的东西。不过随着时间他们看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逐渐接受了学校的观点。所以当父母,也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羊城晚报:华附的学生也补课吗? 姚训琪:现在校外培训补习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连名校学生都有去补习的。我不是很赞成他们这么“超前教育”,实际是为应试教育加码。同时,还制造各种恐慌,逼着父母将孩子送进补习机构。当学校都在减负和进行素质教育时,补习机构却还是停留在应试技巧培训,知识的容量和难度也超过了孩子的学习年龄。教育应该是,春天就做春天的事,不要提早做秋天的事。学习不是一场短跑竞争,而是一次马拉松赛跑。 谈办学之道 不能用发展经济的思维办教育 羊城晚报:给“学神”当校长,好当吗? 姚训琪:其实华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学神”,除了奥班确实有智力超群的学生,其他10个班都是普通孩子,但华附学生学习毅力非常强。 刚到华附的时候,我没想到这里的设施设备还比较简陋,但我发现华附学生并不在意这些,孩子们最看重的首先是同伴,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同伴和群体是不是优秀;其次在意老师的水平和学校的管理风格,孩子们希望学校有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把时间都填满;最后是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比如奥班孩子提出要跨级听课,现在政策不允许跳级,但华附允许有能力的学生跨级听课。 羊城晚报:有人说华附很神秘,是所“神学院”,你怎么看? 姚训琪:(笑)华附之所以被誉为“神学院”,因为华附是个神奇的学校。华附恰恰是因为自由开放的学风和抛弃了功利的办学理念,才能让学生越学越有“神”,不断追求卓越。 羊城晚报:从省实到华附,你总结的名校的办学之道是什么? 姚训琪:无论是不是名校,都不能用发展经济的思维办教育。发展经济讲究“效率”和“有用”。学校教育不一定事事都要“学以致用”,一定要潜心做些“无用”的事。教育过分功利化,只会导致老师只在乎物质回报、学生只在乎分数。教育不能看成工业,我更愿意把教育看成是农业,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但现在社会对教育提出大批量生产精品的要求,这是教育的失败。一所百年老校走到今天,在人们心中地位如此之高,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我觉得那就是正确的办学追求和独特的办学理念,也就是办学得多样化、特色化,不能“千校一面”“千人一面”。 所以,每次有新老师进校,我都会对他们说,请再审视你的职业选择,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真心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才有可能把三尺讲台站稳站久。教师要坚守为人师成经师这份教育自觉,这就是教育的初心。进入新时代,校长的责任就是与教师一起,守住教育初心,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志远担当、求真致知、创新尚美和自信坚毅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