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0月18日,欧博abg陶行知先生诞生于水深火热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但他凭借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奋斗终生,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百多年来,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一直指引着后继者披荆斩棘、勠力前行。 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一大事来,欧博官网做一大事去”的伟大人生追求,也鼓舞鞭策着更多的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他被毛泽东称赞陶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认为“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26岁,陶行知从美国返回祖国,在回国的轮船上他和同学们畅谈理想,他说:“我的志愿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而后,他身体力行地走上了教育救国的探索道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欧博陶行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理念,认为不仅要追求教学合一,更要追求教学做合一,他遂为自己改名为“陶行知”,并终身以此作为诫勉。 “生活与教育与生俱来,欧博娱乐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形成了以社会生活为主体、实践为中心、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崭新教育理论体系。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必须淡泊名利。他希望教师能够“一不要名,二不要利”,只要能够把教育办好;同时做到“一不怕难,二不怕死”,只怕不能够把教育办好。现在看来,让教师不要名利有点儿脱离实际,关键是能否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把名利放在学生的利益之上,放在教育事业之上。 晓庄师范学院、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一批学校犹如暗夜之星,为改革旧教育作出了示范,女子教育、平民教育、国难教育、职业教育等,也在中国大地上开花;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他创办了《生活教育》《新教育评论》等刊物;为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材,他编写了《儿童科学丛书》《平民教育千字课》等读物……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陶行知以“甘为骆驼”的精神,孜孜以求地追求着、探索着、奉献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946年,因积劳成疾,陶行知在上海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5岁。 陶行知曾作《自勉并勉同志》,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不仅出自陶行知的笔下,更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纪录片《陶行知》 纪实人文频道 10月18日 20:00 ▼ 原标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