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 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学科教师是与素质教育推进中种种困难的正面“交锋者”,欧博官网他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际走向。经过多年的艰辛求索,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主阵地位置予课堂,把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学科教学中,应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从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开始 广州市第七中学 陈吉君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除了在空间构成和时间过程两个方面的继承、调整和优化外,还要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身处学科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思想与课程的具体实施,因而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涉及面最大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中推进素质教育。 在空间构成上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 在时间过程上的素质教育课堂,组织教学应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欧博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应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除了在空间构成和时间过程两个方面的继承、调整和优化外,目前更重要的应该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公共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欧博娱乐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的钳制,过分强调智育,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通过小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细节;由于受到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由于考虑到考试答案的标准化,教师关注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欧博allbet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忽视思维的碰撞。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职责必须是使每一棵“树苗”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答案正确的学生,也要关注答案错误的学生;不仅要关注答案的统一性,也要关注答案的差异性;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关注思维碰撞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有效教学为学生“减负” 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中心中学 王思超 素质教育能否全面落实的关键在于对素质教育真正内涵的理解是否到位,素质教育指向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各种选拔性的考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的有效性不容忽视。现阶段,要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摒弃那些死板的、机械的、低效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从根本上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只有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才能从“根儿”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消极备课中解脱出来,把备课变成一个充实自己的创造性过程。一方面,要严把“备课关”,教师间应通过说课、评课来探讨教改、创新的方法,力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让学生有课课雷同之嫌;另一方面,又要鼓励教师大胆改革,突破原有的备课设计,依靠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实施“第二次备课”。定期开放课堂,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评教,一块探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此外,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得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在作业布置上,应向一些研究性、分析型的题目倾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地理作业可以让学生结合时政报道,分析地区冲突的原因;学习“中国的农业”时,可以让学生写作诸如《本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及调整措施》的调查报告。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让课堂散发愉悦的魅力 广东省佛山市陈村职业技术学校 胡红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而要提高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就要求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愉快、舒适的氛围之中。 要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教学要有目的性,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失败的体验;过低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松懈、懒惰情绪。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 此外,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启迪智慧、激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心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是让课堂散发愉悦的、科学的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在教学中应是民主平等的,其主要表现为师生心理的积极互感和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在年龄、阅历、认知、情感上的差距,容易成为师生交往的障碍,对此师生双方应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努力缩短心理距离,特别是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学生,进行角色置换,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受。 应需转变教师角色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蚣坝中学 唐贵学 过于严肃的授课态度和教学过程的八股格式,只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沉闷低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就必须要转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做到上课时像学生,评课时像先生。 “上课时像学生”,讲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在“主体转移”、“角色转换”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动方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时时想到学生,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多考虑一点“他们会怎样”,少主观一点“他们应该怎样”;在上课时放下先生的架子,真正融入学生中。 课堂上没有了“权威”,学生的思想才会真正解放,思维才会真正活跃。采取平等、开放、诚实和亲和的态度,不时有目的地向学生“请教”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思考大有裨益。教师不仅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释疑”、“解惑”的全过程。 相反,教师评课时更应该像先生。教师在评课议课时要像“先生”,不仿端一端先生的架子,尽你所能,贡献你的智慧和才能。如此,教研活动才会活泼而富有成效,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阵地作用。 创建“多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苏明光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要素中的核心环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牛鼻子”。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构建“多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和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构建“多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更多关注师生、生生、生本等多边交流,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但多维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教师要吃透文本和学生,要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搭建“台阶”,设置“脚手架”,促成学生由现有水平发展为“最近发展区”层次;教师要有开阔的学科视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引领学生衍生学科之外的知识蕴涵。 构建“多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成果,而且要及时加以整合、优化和提升。由于认知层次、阅历水平、学识积淀的差异,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和小组讨论的思维结论大多存在片面性、肤浅,甚至是似是而非等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准时机,积极介入课堂教学讨论和学生小组讨论,及时调控话题讨论的方向,使论辩双方产生交锋;要积极借助师生思辩的触角,将问题引向深入,使之产生深层次碰撞;要善于引领学生修补思维的缺陷,把不正确的观点斧正,把片面的结论拓展为全面论述,把肤浅的表述引申为深刻的探讨。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11月25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