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琢:建设大医院不等同于提升国民健康
时间:2024-09-04 19:4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08 次
孙喜琢:建设大医院不等同于提升国民健康
新闻频道来源:央视网 2017年11月21日 17:55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深圳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兼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 孙喜琢
央视网消息:“中国医改之路千万条,但方向只有一
孙喜琢:建设大医院不等同于提升国民健康
新闻频道来源:央视网 2017年11月21日 17:55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深圳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兼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 孙喜琢
央视网消息:“中国医改之路千万条,但方向只有一个,就是人民是否健康。”深圳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兼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表示,在现有医保支付体系下,如果对医院和医生来讲,病人越多、病情越重,手术做得越大,收入就越高,就会导致医院(医生)愿望与百姓健康利益背道而驰,医患矛盾日益激化。如何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孙喜琢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纵向整合医疗资源、调整医疗服务供给方向等方面给出了他的经验之谈。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由医保转向健保
医疗保险必须转向健康保险,建立正向激励,助力分级诊疗水到渠成。以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为例,2016年在深圳市区多部门联动之下,罗湖区推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以上一年签约医院集团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医保花费总额为基数,加上深圳市的年度人均医保上涨率,总额预付给罗湖医院集团,年终结算,盈亏都归医院集团。
比如集团去年管理100个高血压病人,有5个发生脑出血,花费100万元,今年健康管理得更好,只花了60万元,那么节省下来的40万元就归集团所有,而如果管理得不好,发生了10个脑出血,那么集团就赔了。这就迫使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去做疾病预防。同时建立起正向激励:居民越健康,医生薪酬越高,医院、医生、患者和政府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孙喜琢表示,这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有三个亮点:首先,不限制患者就医行为,签约居民仍然可以自由选择看病的医院,其次,居民在其他医院就医花费的医保费用社保部门统计后从罗湖医院集团的总额中支付,最后,医院集团不能参与医保费用管理,更不能以此为由干涉外院对签约居民的诊疗行为。这倒逼医院集团只有一条路可走:做实做好服务,用更便捷、更优质、更让居民喜爱的健康医疗服务把患者留在医院集团内,真正提升签约居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大病、重病发生率,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了医保转向健保,促进了利益导向的改变,真正实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局面,分级诊疗水到渠成。
医疗资源整合:做实做强基层
纵向整合医疗资源,重点做实做强社康中心(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好预防保健,让群众不得病、少生病。医联体模式被认为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孙喜琢认为,首先医联体应该是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并且一定要将基层医疗机构整合进来;其次,紧密型的医联体更有利于人财物的自由流动,更容易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最后,医联体的运营和发展目标必须是保居民健康,而不是追求医疗服务数量,也即是说,一定要绑定健康,而不是绑定保险费和医疗费。
2015年8月,罗湖区把所有区属公立医疗机构(5家医院、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唯一法人代表的一体化医院集团,成立医院集团,目的不是吸纳更多病人,而是为了做强社康中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减少患病人群的总量。为实现改革目标,医院集团对89名专科医生进行全科转岗培训,同时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制定了家庭医生服务规程和标准,组建了29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万人口配置3名家庭医生。实践中,医院集团集中一切科学、合理的资源和手段做强基层、做实预防保健服务,创新性地将街道、社区的112名计生专干和网格管理员培训转型为健康促进员,负责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将区疾控中心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人员编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职责由原来的收集数据业务为主,变为直接为居民提供健康促进服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病实行首席专家制,聘请相应领域的专家专职负责辖区内慢病居民的健康管理。为老人免费安装扶手、照明装置等,降低老人家中跌倒风险。实行医养融合,将社区养老与社康中心相结合,社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由一班人马完成,打破民政办养老、卫生管健康的行政分割格局。
改革一年多来,医院集团向社康中心下沉的医务人员增加35%,集团院办院管社康中心诊疗量同比增长94.6%;辖区基本医保参保人在集团社康中心的诊疗量占比由51.47%上升至60.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由8.8万人增加至46万多人,辖区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47.4%。
医疗供给侧改革:基层为基础 预防为重点
推动医疗供给侧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供给方向:以基层为基础,以预防为重点。现今我国医疗卫生的投入八成投向了大医院,医院拼命扩张,医院数量多了、床位增加了,可居民的健康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善。孙喜琢认为,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的把医疗当成卫生,把医院当成医疗,最后把建设大医院等同于提升国民健康,应该把更多的医疗卫生投入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到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
2016年罗湖区扎扎实实做强基层,取得了一定成效。罗湖的实践说明:基层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政府完全可以承担得起基层发展所需的财政支持。孙喜琢指出,有人可能要说了,深圳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可以承受,但其他地区财政未必可以承担!其实不然,孙喜琢给大家算了一笔账,2016年市、区级财政对基层的财政总投入为9212万元(不含基建、设备购置等专项经费,各地因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差异过大),按辖区常住人口95万人计算,人均投入约106元(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70元/人)。“这个标准各地区财政该是可以承担起的。”孙喜琢表示,若不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将来肯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我们希望医院病人越少越好。将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这样医院的经营良性运转、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也逐渐水到渠成,做到多方共赢,才是长久之策。 (责任编辑:)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