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手机版(2024最新版APP下载)

世界算力简史(中)

时间:2024-08-27 23:48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05 次
在上一篇里,小枣君提到了 ENIAC 的诞生。 其实,在 1945 年-1948 年,也就是我们中国还处于内战时期时,除了 ENIAC 诞生外,科技领域还发生了好几件大事。这些大事相互作用,最终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接上集:世界算力简史(上)

在上一篇里,欧博官网小枣君提到了 ENIAC 的诞生。

其实,在 1945 年-1948 年,也就是我们中国还处于内战时期时,除了 ENIAC 诞生外,科技领域还发生了好几件大事。这些大事相互作用,最终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第一件大事:冯・诺依曼架构的提出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是美籍匈牙利人,1903 年出生,1930 年移民美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冯・诺依曼

1944 年,冯・诺依曼开始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因为研制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他就开始关注计算机相关的研究进展。经人引荐,他作为顾问,参与到了 ENIAC 的研究中。

基于 ENIAC 的研究,冯・诺依曼等人在 1945 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在冯・诺依曼撰写的总结报告《关于 EDVAC 的报告草案》中,他详细阐述了一种制造电子计算机和进行程序设计的新思路,并设计了由运算器、逻辑控制、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的新型架构。

是的没错,这就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架构

冯・诺依曼架构

直到现在,冯・诺依曼架构仍然是我们计算机的主流架构。基于这个贡献,冯・诺依曼也被世人誉为“现代计算机之父”。(他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也很卓著,被称为“博弈论之父”。)

第二件大事:信息论的提出

1948 年,贝尔实验室的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版了《通信的数学理论》。这本书被看作是信息论的奠基之作。

香农

香农给出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以及数学表达式。

他指出,信息是可以被量化的,用数字编码可以代表任何类型的信息。香农还推出了比特(bit)的概念,将其称为“用于测量信息的单位”。

香农提出的香农公式,更是指导了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直到现在也没有被突破。

简单来说,香农的信息论,真正为信息技术奠定了真正的理论基础。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祖师爷”。

第三件大事:晶体管的发明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1947 年,欧博同样是来自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

晶体管的问世,开辟了电子时代的新纪元。

上面说的三件大事,给信息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开始进入爆炸式发展的阶段。

1950-1967:集成电路时代

1951 年,发明了 ENIAC 的约翰・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和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再度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 ——UNIVAC-1。

UNIVAC

这套系统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它还成功预测了 1952 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1952 年,冯・诺依曼领导设计的 EDVAC 终于制造完成,开始运行。

冯诺依曼和 EDVAC

相比 ENIAC,EDVAC 拥有独立的存储,是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当时,磁存储已初露锋芒,成为信息载体的新选择。

晶体管的应用

再后来,晶体管技术开始逐渐成熟,进入市场。

相比真空管(电子管),它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使得电子设备变得更加小巧、省电。

1954 年,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在美国空军投入使用(贝尔实验室研制)。其运行功耗不超过 100W,体积不超 1 立方米,相比当年的 ENIAC 有天壤之别。

TRADIC

1958 年,美国的 RCA 公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RCA501。

RCA501

不久后,1959 年,IBM 公司不甘落后,也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的计算机 ——IBM 7090。

IBM 7090

基于 IBM 7090,美洲航空公司和 IBM 共同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订票系统 ——Sabre。Sabre 迅速普及,带动了 IBM 计算机的市场份额激增。

集成电路的诞生

说到这里,欧博娱乐我们要回过头,讲讲发明了晶体管的威廉・肖克利。

肖克利

肖克利所带领的团队虽然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但内部关系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肖克利这个人为人刻薄,很难相处。

晶体管发明后,没多久,团队成员纷纷离开了他。

1954 年,肖克利在贝尔实验室也待不下去了,就跑去教书。再后来,1956 年,他来到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在一个名叫 Palo Alto 的小城市(后来是硅谷的一部分),成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实验室吸引了很多优秀年轻人的加入。其中就包括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等 8 人。

后来,肖克利的事业再次因个人原因走入困境。于是,1957 年 9 月 18 日(这个日子后来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天之一),上面提到的 8 个年轻人,一起向肖克利提交辞呈。肖克利大发雷霆,痛斥这帮“忘恩负义”的年轻人,骂他们是“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

“八叛徒”出走后,共同成立了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

这家公司大家应该很耳熟,它可以说是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摇篮,芯片界的黄埔军校。

1959 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Jack St. Clair Kilby)和仙童半导体的罗伯特・诺伊斯,先后发明了基于锗基底扩散工艺和硅基底平面工艺的集成电路,打开了集成电路时代的大门。

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

1959 年之后的计算机,大量采用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

软件产业的萌芽

拥有更快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更丰富的 I / O 设备,就意味着可以承担更多的任务。

于是,“多道程序系统”出现了。

在“多道程序系统”之前,计算机是手工操作,欧博allbet以及批处理系统操作,效率低下。

“多道程序系统”,采用了通道和中断技术,允许系统执行“挂起”操作。计算机从串行变成了并行,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升了效率。

这个系统,基本上已经接近于真正的操作系统了。

除了操作系统之外,计算机语言也进步了。

1957 年,IBM 公司成功开发了 FORTRAN 高级语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高级编程语言。

所谓高级语言,就是一种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容易学习,通用性强,写出的程序比较短,便于推广和交流。

1960 年 4 月,COBOL 语言正式发布。1964 年,BASIC 语言发布。

高级语言的不断涌现,为后面的软件产业爆发奠定了基础。

IBM System/360

1960 年代,IBM 是世界计算机行业毫无疑问的“领头羊”。在计算机市场,他们占据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在北美市场,市占率超过三分之二)。

1961 年 12 月,IBM 公司启动了一项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商用产品开发计划。这项计划耗资 50 亿美元(约今日的 460 亿美元)、雇用 6 万多名新员工、新建 5 座工厂。

1964 年 4 月 7 日,计划成果初现,IBM 公司正式发布了六种规格的 System / 360 商用大型主机。

IBM System/360

360,是 360 度角的意思,表示全方位的服务。它是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单个操作系统可以适用整个系列,而不需要像之前的计算机一样,每种主机量身定做操作系统。

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电脑主体硬件升级之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还有外围硬件,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兼容”的概念,开始形成了。

IBM System / 360 是 IBM 史上最成功的机型,虽然研发投入巨大,但回报同样可观 —— 每台主机的价格在 250 到 300 万美元之间(约合现在的 2000 万美元),每月售出超过千台。蓝色巨人年销售额的一半,都来自于这个系列。

美国太空总署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全美的银行跨行交易系统,以及航空业界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等,都使用了 IBM System / 360。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IBM 霸占了大型机市场,但 60 年代初,很多 IT 公司创立,他们转向了 IBM 不太在乎的小型化计算机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例如,DEC 公司(1957 年成立)以及他们发布的 PDP-8、PDP-11、VAX-11 系列主机。

PDP-8

这些主机体积小、功耗低、运算速度也不算差(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获得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1967-1979: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时代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1967 年,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出现了,真正的芯片时代到来。

1968 年 7 月,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从仙童半导体公司辞职,创立了英特尔(Intel)公司。

最开始,英特尔是做半导体存储器产品的。后来,因为竞争激烈,他们转向处理器方向。

1971 年,英特尔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处理器 ——Intel 4004。这款处理器片内集成了 2250 个晶体管,能够处理 4bit 的数据,每秒运算 6 万次,工作频率为 108KHz。

Intel 4004

Intel 4004 的出现,标志着微处理器时代的开始。

1974 年,英特尔又推出了 Intel 8080,其性能是 4004 的 20 倍。

Intel 8080

Intel 8080 的意义丝毫不输于 4004,因为它是面向个人电脑开发的微处理器。MITS 公司于 1974 年推出的经典微型电脑 Altair 8800,就是基于 8080 处理器。

Altair 8800

Altair 8800 在 1975 年 1 月的《大众电子学》杂志社上发布后,引起了计算机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一个哈佛大学的楞青少年,以及他的伙伴。

他俩后来一起为 Altair 8800 设计了 Altair BASIC,并创办了一家名叫 Microsoft(微型软件)的公司。

没错,这个楞青的名字叫做比尔・盖茨,他的伙伴叫保罗・艾伦。

谁是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8800 经常被称为第一台个人电脑(PC),但实际上,这个称谓是存在争议的。

1971 年,美国的 Kenbak 公司发布了 Kenbak-1 计算机。这台计算机,被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Kenbak-1 由中小型集成电路组成,没有使用微处理器。该系统最初售价为 750 美元,仅制造和销售了大约 40 台。1973 年,Kenbak 公司倒闭,Kenbak-1 停产。

1973 年,法国 R2E 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基于微处理器的商用计算机 ——Micral。Micral 的说明书里,首次提到了“微机(Micro-computer)”。

Micral

另一个“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有力争夺者,是来自著名的施乐公司帕洛阿图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 Alto。

1973 年,他们推出了 Alto(“奥托”)。它是第一台使用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 (GUI) 的计算机,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已经很像了。它的很多设计,对乔布斯的苹果,以及比尔盖茨的微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5 年,王安公司(WANG)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功能的文字处理机,初具台式电脑的雏形。这台电脑的屏幕能直接显示文字,键盘可以快速修改文稿。

1977 年,有三台个人电脑经典机型推出,分别是 Commodore 公司的 Commodore PET、苹果公司的 APPLE II、Tandy Radio Shack 的 TRS-80 Model II。

个人电脑的大量出现,意义极为重大。

它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商业模式,标志着算力不再仅为少数大型企业服务(大型机),而是开始昂首走向了普通家庭和中小企业。

技术蓄力

除了处理器之外,计算机存储设备和网络技术也有显著进步。

1973 年,IBM 又发明了 Winchester(温彻斯特)硬盘 3340。

Winchester 3340

这块磁盘使用了密封组件、润滑主轴和小质量磁头。工作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

换句话说,你现在用的磁盘,架构上和 1973 年没有太大区别。

网络方面,1970 年,Internet 的雏形 ARPAnet 基本完成。

1973 年 5 月 22 日,施乐公司 PARC 研究中心的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 Metcalfe)正式提出了“以太网”的设想,并于 11 月份设计实现。

梅特卡夫

1978 年,在温顿・瑟夫(Vinton G. Cerf)、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等人的努力下,TCP / IP 也诞生了。

在软件产业方面,1970 年代的成果同样令人应接不暇。

1973 年,贝尔实验室的肯・汤普森(Ken Thom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正式发表论文,宣告了 UNIX 操作系统的存在,引起全行业轰动,被视为现代操作系统诞生的标志。

正在操作 DEC PDP-11 计算机的肯・汤普森(坐者)和丹尼斯.里奇(站者)

1970 年和 1972 年,Forth 编程语言和 C 语言先后开发完成。

数据库技术,也有重大突破。1970 年,IBM 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弗兰克・科德(Edgar Frank Codd),通过一篇名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开启了关系数据库时代。

埃德加・弗兰克・科德

关系数据库的出现,为后来数据库应用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4 年,IBM 公司圣何塞实验室发起了 IBM System R 项目,首次实现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977 年,后来被称为 IT 狂人的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与合作人共同投资了 2000 美元,成立了 SDL 公司(后来的 Oracle 公司)。1979 年,他们推出了 Oracle 数据库,开启了商业数据库的全新时代。

Oracle 的联合创始人

1970 年代已经离我们比较久远了,很多事情可能都已淡忘。

但实际上,IT 产业的真正起步,是在 1970 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崛起,存储技术的成熟,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出现,都是在那一时期。

令人眼花缭乱的成果,虽然现在看上去并不是很起眼,但都是从 0 到 1 的重要突破。

基础夯实之后,进入 1980 年,更疯狂的 IT 浪潮,即将袭来。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世界算力简史(下)》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汇总》,网络;

2、《算力发展简史》, 庐山真容;

3、《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是哪台?》,小盒子,知乎;

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世代概述》,吴国发,知乎;

5、《IT 历史连载-计算机和个人电脑的历史》,网络;

6、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 (ID:xzclasscom),作者:小枣君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1-18 15:01 最后登录:2025-01-18 15:0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